石龍尾 (長柄石龍尾) Limnophila trichophylla

    在最新版的處理中 (蔡,2013) 將過去稱呼的長柄石龍尾以及林氏圖鑑上的小花石龍尾重新整理成石龍尾,雖然筆者不太喜歡將屬名當種名稱呼,但最新的處理如此則本篇將會以石龍尾稱呼,長柄石龍尾就留在標題別名了。

    " 就像毛茸茸的尾巴,從水族館入坑水生植物的我很快就被這種水草吸引,而這種水族俗稱寶塔草的水草也是臺灣野地水草的成員之一。"

    在筆者的水草生涯中佔了不小的範圍,如果要說有多美麗的話,典型的石龍尾沉水葉是碎裂成絲狀的,因此會有種柔細的感覺吧,另外石龍尾也是標準的在植株生長至水面時不似大多數水草只能彎繞貼平水面,兩棲性的他會直接生長出水面,葉型也會有一點小改變以適應水面上的世界。

2018年花蓮光復拉索埃湧泉的石龍尾

石龍尾生育地概況

2018年拉索埃湧泉石龍尾生長大景

    "石龍尾葉子細細碎碎分裂的如此,怎麼又會和大葉田香、紫蘇草扯上邊?"

    另外石龍尾也是相當受歡迎的水族箱觀賞植物,基本上水族缸裡的寶塔草與百頁草大抵指的是這一屬的植物,而實際引入的品種甚至選育栽培種可能也是超乎非水族玩家的想像,比方筆者過去曾聽聞水族好友說道說早期引入水族觀賞開白花花序單一俗稱大寶塔的植物其學名可能為 (Limnophila aquatica) 或 (Limnophila indica),然而由於本種並不容易栽培,加上水族使用以沉水型態為主,因此型態相似開紫花且花序大的不名雜交種 (Limnophila sp.) 遂逐漸取單原本的大寶塔地位,因此在追溯這方面涉及水族商業行為的部分往往特別複雜。另外這屬的芳香特性在烘焙料理上也算是小有名氣,比方說花蓮的原住民會採集利用入菜,近年來生態農業也積極使用白花紫蘇草作為烘焙材料,然說到利用的話越南河粉使用的越南毛翁才算是當中的佼佼者,總之這屬在芳香這點的特性上還值得開發。

    關於石龍尾屬的外觀這個問題也曾經震驚筆者,至少在剛接觸圖鑑植物誌的時候赤裸裸的看著學名滿是不解,因為葉子細細碎碎活像的毛茸茸的尾巴怎麼也無法和紫蘇草、大葉田香那類聯想起來,那水生植物圖誌又是怎麼檢索兩者的呢?

    "植株具兩型葉;水中葉片呈羽狀裂開或多片輪生,反之植株僅具單型葉。"

    在單型葉的成員最有名的就是大葉田香、紫蘇草之類的,不過這個類群筆者過去並沒有特別重視,但具兩型葉類群的可就特別了,細碎葉形精緻的植株又能沉水兩棲這可是大大的吸引了年輕時的筆者,最早從書上見著的桃園石龍尾以及瀕危的東方石龍尾便屬於這個類群,而早期給筆者留下相當印象的無柄花石龍尾 (無果石龍尾) 也是屬於兩型葉相當明顯沈水葉變化特別豐富的種類,但如果看整個臺灣來說分佈最廣的當屬石龍尾也就是本文介紹的種類。

    石龍尾目前看來應該是全臺灣分佈最廣泛的兩型葉石龍尾,筆者最早與之相遇是在屏東萬巒五溝水的劉氏宗祠前,而這並不是偶然的巧遇,受林氏圖鑑的影響,雖遠在臺北但一直有想造訪,也終於是在2005年2月利用家族旅行如願一探這個南臺灣知名的水草聖地,不過在往後的日子似乎在筆者所居住的臺北地區並未有發現,因此真正常接觸的反而是廣泛分佈歸化臺北的無柄花石龍尾。2008年在探訪臺中新社槲樹與宜蘭旅行時分別在兩地見過其族群且與多種水草混生,但等到真正頻繁接觸長柄石龍尾的時候應該是在2010前後,當時筆者從事南投埔里的水生植物調查,而石龍尾與馬藻和小獅子草正好是當地茭白筍田、溝渠之間常見的水生植物。

    石龍尾的分佈在筆者的觀察中雖然廣,但是卻相當零星,不過比起其他石龍尾家族的成員來說其實還是有跡可循的,石龍尾特別喜歡生長在湧泉附近,這一特性似乎是其沉水環境需要有相對清澈以及低溫的水域有關,若以筆者造訪紀錄的分布像是2010-11年間筆者在臺中新社、南投埔里紀錄的族群,以及2012、14年間再次造訪的屏東萬巒五溝水以及屏東九如的族群各與屏東石龍尾以及馬來眼子菜混生:而在北部地區由於臺北筆者本身並未記錄過長柄石龍尾因此族群僅集中在蘭陽平原,而族群自2008年宜蘭冬山紀錄以來在2015-19年間宜蘭礁溪、冬山、三星皆有分佈,而過去紀錄於宜蘭員山螃蟹冒泡與蜊埤的族群筆者則未能尋獲。

2011年5月臺中新社食水嵙溪石龍尾生長概況

2010年9月初南投埔里茭白筍田內石龍尾概況

2010年9月底南投埔里湧泉內石龍尾概況

2010年12月南投埔里石龍尾概況

2010年12月南投埔里土溝石龍尾概況

2018年5月南投埔里石龍尾概況

2019年1月南投埔里石龍尾概況

2022年2月南投埔里田梗帆布化後石龍尾概況

2008年4月宜蘭冬山乾溝石龍尾概況

2015年4月宜蘭冬山湧泉溝石龍尾概況

2019年2月宜蘭冬山石龍尾概況

2019年8月宜蘭冬山石龍尾概況

2016年5月宜蘭礁溪石龍尾概況

2020年10月宜蘭三星石龍尾概況

2012年10月屏東萬巒五溝水石龍尾概況

2014年1月屏東萬巒五溝水石龍尾概況

2014年1月屏東萬巒五溝水石龍尾概況

2022年2月屏東萬巒五溝水石龍尾概況

2014年5月屏東九如湧泉石龍尾生長環境

2014年5月屏東九如湧泉石龍尾概況

    花東地區過去由於地緣問題,學生時代與初出社會負擔不起相對高昂的旅費,因此對於花東的調查顯得意興闌珊,而過去主要分布在花蓮光復馬太鞍濕地,惟當地外來物種亦相當嚴重且相比水生蔬菜豆瓣菜於當地的推廣,石龍尾在當地的族群並不樂觀,筆者僅在2016年夏季紀錄過一次零碎的族群惟未留下攝影紀錄:而同樣在花蓮光復的拉索埃湧泉則因地方重視因此保留相當族群,在當地以及鄰近產業道路無名湧泉筆者在2016、18年造訪都還生長著一定的族群。特別的是花蓮光復地區由於石龍尾生長的環境或多或少有著外來種水草長期以來一直有外來帶入的疑慮,不過早在1930年代花蓮瑞穗便有本種的採集紀錄,而筆者在2018年末同好友在瑞穗地區的偏遠村落確實也有紀錄到本種且環境無其他外來水草,因此花蓮地區還是有自然分佈長柄石龍尾的。

2018年底花蓮瑞穗的石龍尾族群

2014年底花蓮光復拉索埃湧泉的石龍尾族群

2018年4月花蓮光復產業道路旁湧泉的石龍尾生長環境

2018年4月花蓮光復產業道路旁湧泉的石龍尾族群

2018年4月花蓮光復產業道路旁石龍尾轉挺水

2018年4月花蓮光復產業道路旁湧泉的石龍尾沉水景致

2018年4月花蓮光復產業道路旁的石龍尾族群

2018年4月花蓮光復產業道路旁湧泉溪溝的石龍尾族群

    恆春半島的族群產在屏東滿州山上的沼澤而該族群也相當有趣,湖沼中可見小杏菜、紫蘇草、藺、茨藻等物種生長其中,由於當地是靜止水域且水深超過一米因此生長其中的石龍尾則似綠色珊瑚般的在水地下茂密生長,不過這樣的美景似乎也不是隨時可見,在2013年夏季恆春半島的旅行中首次於雨中記錄該景緻,但隨後2014年、2016年再訪時不僅茂盛生長的景致消失了,甚至還有棲地沒水的狀況,2020年秋季再訪時仍未見當年盛況。

    "要夏天再來,冬天那些溪溝沙洲泥地看似什麼都沒有,夏天會長出滿滿的石龍尾。"

    一直以為是族群衰退問題,在2020年末拜訪的福山植物園苗圃時其中一位來自屏東的研究人員是這麼說的,恆春半島的溪溝沼澤許多地方冬季看起來就是光禿禿的泥灘地,但在夏天時是會長出茂盛的石龍尾的,至於實際情況筆者原訂在隔年夏季再次造訪半島希望再現往日的綠珊瑚景致,不過南下恆春對於臺北人來說確實有很多需要安排考量的事吧,特別是在疫情攪局後的今日,過去半島所見的石龍尾,也許還需要一點緣分。

2013年6月屏東滿州的石龍尾族群

2014年1月屏東滿州的石龍尾族群

2016年6月屏東滿州的石龍尾族群

2020年10月屏東滿州的石龍尾族群

    繞了臺灣一圈後不津要來好好檢視自己的家鄉,那彰化呢?彰化是筆者的外婆家,小時候寒暑假最期待的就是到彰化住個一兩個月,說是逃離上學氣氛的壓力也是,享盡親友間的甜投以及坐擁阡陌稻浪以大地為遊戲場也是,不過在喜歡上水草之後不禁納悶...水草呢?

    "灰黑色的泥巴裡爬滿了福壽螺,就連灌溉水也是灰濁濁的,唯一鮮豔的要是溝壁上粉紅色的螺卵和出淤泥不染的那些禾草吧。"

    了解水文環境後得知彰化平原長期仰賴濁水溪水灌溉,並且在下水汙染以及上水水源不穩定且濁度高的情況下是難以發展出典型的水草生育環境,不過在網路討論區一份署名"彰化市郊的石龍尾"倒提起筆者不少疑問與好奇,2010年實際接洽探訪下得知當地位於八卦山山脈,因此自山腳湧出的山泉水或多或少的形成獨立的水文環境,長柄石龍尾、茨藻與鴨舌草就生長其中,當然這樣的景致組成放在全臺灣甚至湧泉為主體的溼地並不算精彩,但至少是彰化地區的水草這也算是點到了點小時候於彰化老家想看到的。不過真正記錄生長在典型"彰化感"灌溉溝渠的族群則是在10年之後在好友的帶領下於雲林斗南等地區發現的族群,當地多個族群除了典型湧泉水域之外尚有生長在混濁灌溉水中的情形著實令人印象深刻,因為這並不是輪生葉石龍尾屬植物喜好的環境,退一步來說這樣的環境放諸沉水植物眾之中也難有生長期間者,而這樣的景象確實也圓了孩提時代陌間最希望看到的景象。

    那為什麼石龍尾能生長其中呢?騎著電動自行車穿梭在田間小路,2020年8月中的艷陽曬得人不醒人事,不過比起小時候徒步行走的現在能騎上載具算是相當幸福,在這裡的灌溉水也許也源自濁水溪水或者當地地表逕流水河水,灰色的黏土以及灰濁色的水就像小時候印象的那樣,不過唯一特別的清流要是抽水井,就是田邊一隅搭建的小小鐵皮屋並延伸出一支管子,運作時機械抽取地下水自地表灌溉鄰近農田,這樣的設施在一般田間並不算罕見,抽上來的水似乎也與湧泉水質有段距離,但眼前清澈的溝渠水質極佳水溫低少福壽螺甚至生長不少沉水的蔊菜但水源明顯來自抽水井,這樣的環境看起來真的很似天然的湧泉,難不成當地伏流水豐沛因此才能這樣"抽出湧泉"?等不上筆者思考好友聯繫上說有另一個石龍尾族群被發現,等趕赴現場時當地是一個清澈溝渠,但溝渠裡生長少量的石龍尾,亮綠色的植株頗是顯眼。這樣的水文環境與同年南投竹山地區的水圳中生長的類似,猜想是一定比例的逕流水與伏流水形成的水源吧,另外該地族群形成於水圳水陂處,將近一米水深石龍尾自水底長出相當壯觀。

2010年7月彰化社頭的石龍尾族群

2016年8月彰化社頭的石龍尾族群

2020年8月雲林地區的石龍尾族群

2020年8月南投竹山的石龍尾族群

    2022年2月底筆者再度回到雲林斗南查看石龍尾狀況,當地混濁水域變為清澈湧泉水,溝渠中也生長大量馬藻,石龍尾也就理所當然的生長其中,看似正常不過的水文環境但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繼續南行到嘉義大林的棲地進行調查發現當地亦有鑿井灌溉與水圳灌溉的設計且同樣也有著石龍尾,這現象也可能是早年水資源缺稀時發展出來的。

2020年8月雲林斗南的灌溉溝渠內的石龍尾族群水質混

2022年2月雲林斗南的灌溉溝渠內的石龍尾族群水質清澈

2020年8月雲林斗南的灌溉溝渠內的石龍尾族群水質混濁

2022年2月雲林斗南的灌溉溝渠內的石龍尾族群水質清澈

    在一圓孩提時代彰化水草夢之後,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在臺北發現石龍尾呢?典型的兩型葉石龍尾在筆者高中時代觀察野地水草以來一直沒有缺席過,儘管隨著都市發展的腳步,曾經分布於臺北北投承德路陪伴筆者一同度過青年時期的水草們早以"落花都上燕巢泥",而當時的石龍尾屬植物似乎也廣泛但零星分布在臺北地區且被處理成歸化種的無柄花石龍尾,但是北部地區到底有沒有石龍尾這個物種呢?很顯然地曾經有吧,在友人口述的歷史中過去新竹新豐是有石龍尾的族群的不過今日在溝渠水泥化已難覓芳蹤,另外2021年筆者在臺北貢寮一帶還是尋找還是未果,在過往的調查紀錄中該地生長豐富的水生植物包括石龍尾,但如今滿滿的水芙蓉與福壽螺以及瀰漫空氣中淡淡的藥水味大概僅剩零星的水蕨能遙想過往的美好吧。

    石龍尾屬植物由於對環境、人為擾動以及水質敏感,過去的土溝隨著水泥化也導致族群生長危機,在野外一直屬於難得一見的物種,另外雖然隨著環境意識的提升部分耕作環境採友善耕作機械除草,但在外來種普遍入侵的情況下皆伐式的除草對於相對弱勢的石龍尾割草割個幾次大概也無法競爭了,而選擇性割草仍然要注意石龍尾挺水株與粉綠狐尾藻在外觀上的差異避免誤割。總結,石龍尾屬的成員在外觀上或多或少有差異但部分品種在園藝水族上相當美觀,而其成員或多或少芬芳的特性在香料應用上應該能有更多潛力。這麼美麗的水草不應該只困囿於水族缸裡,野外才是他們盡情擺動伸展枝葉的舞台。但如今外部環境的更迭已使得石龍尾現今仍徘徊在稀有瀕危之緣,而石龍尾能否逃離滅絕的視界事件也端開未來的環境政策與保育意識。

Refer
2008 (冬) 第一次走訪宜蘭水草 - 初見宜蘭的椒草
2010 (夏) 八卦山脈的綠意 - 長柄石龍尾
2010 (夏) 初見埔里盆地的水草王國 - 泉水裡的長柄石龍尾
2010 (夏) 埔里盆地水草夢 - 茭白筍田間的天然水草缸
2010 (秋) 埔里魚池大探索 - 遇見尼泊爾穀精草
2010 (秋) 埔里秋風角果藻 - 紅皮書的啟發
2011 (春) 新社食水嵙溪 - 大甲溪支流的另一個水草王國
20121021
20130621
20140104
20140503
20140712
20150403
20160522
20160620
20160826
20180404
20180505
20181230
20190228
20190804
20200814
20201003
20220130
20220226
20220228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小榖精 Eriocaulon cinereum

臺灣簀藻 Blyxa echinosperma

小獅子草 Hygrophila polysperma

大葉田香 Limnophila rugosa

長葉茅膏菜 (芬利松茅膏菜) Drosera finlaysoni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