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果藻 Zannichellia palustris

    該怎麼形容這種植物呢?那是一個意外的發現,2010年夏天,當時和學弟在南投埔里進行水生植物調查我們雙腳踏進水裡,小心的在不弄濁池水的情況拍攝更好的照片,就在傍晚準備撤收時自水裡撈起一小段水草,那是一段絲狀葉帶有匍匐莖的水草,問題是先前完全沒看過?那這是什麼?帶著水草和疑問筆者決定搞個清楚,不過這段水草並沒有被種活,關於它的真實身分也沒有個下落。不久之後的調查又於鄰近的農田發現這陌生的水草,並採下了較完整的植株希望能夠種活。"乍看之下像是牛毛氈但又像是眼子菜科的植物",帶著懷疑與不解特地跑了一趟公館採集柳絲藻與其作比較,而這麼一比也確定了該植物並不是眼子菜科的成員,那?它到底是什麼?

    二度採集的植株並沒有成活,對於這個結果深感不解與挫折之外,原本發現的採集地因農田收成翻土族群也消失了,在缺乏種源與活體下這使得探究它的身分變得相當棘手,直到2010年冬,這是個相當寒冷的天氣,也是在拍攝了一天的水草準備撤收時再次遇見它,"那是什麼?"指著溝渠裡一片綠毯,像是牛毛氈卻又帶著一絲透明感,不顧渠水冰冷就這麼爬了下去再度採得植株,而這就是先前一度消失的身份未明的水草。中午和朋友找了家便利商店吃著微波爐咖哩飯,一邊看著夾鏈袋裡剛採集上來的水草,比起先前採集的這次有些不同,有開花!那這下可有趣了,至少這花絕對不是牛毛氈也不是眼子菜屬的花,那它究竟是什麼?

    說來很巧,當時適逢臺灣紅皮書徵圖活動,在一長串徵求名單中水生植物相對上是比較少的,不過有個名字相當的令筆者注目,"角果藻"這個陌生的水草正是名單上的一員,但當時筆者對他實在相當的陌生,甚至是連他是哪一科哪一屬的成員都沒有個印象,好比手上這袋發現於半年前可是到今天仍然搞不清楚他是什麼的水草一樣,回到家查詢了一下,果然找出了角果藻的手繪圖,看看花果上的特徵幾乎確定了它的身分,這正是罕見的角果藻。

    在臺灣水生植物圖誌的描述中,本種植物在近15年來僅知的採集地點是屏東龍鑾潭,高雄鳳山和屏東間的稻田排水溝中,現今可能仍存在於南部的淡水或半鹹水域但數量極為稀有,以上的描述也許說明了為何對本種水草如此陌生,本次的發現確實在中臺灣內陸的湧泉地區,這完全的超出了水生植物誌上的描述,這樣的發現也夠令人感到成就與興奮的了。從南臺灣濱海區域漂移到了中臺灣的內陸湧泉,這樣的分佈結果恐怕令人匪夷所思吧?但倚照角果藻細小的植株與牛角狀的果實是相當適合沾附在鳥類上進行傳播的。傍晚,蹲坐在田埂上,看著一群一群的水鳥在水田裡覓食,是不是就是這樣的一個機緣讓角果藻有機會重新在臺灣建立一個族群的呢?下次水鳥們又會帶來什麼樣的水草呢?期待著。

南投埔里生長在溝渠裡的角果藻,乍看之下有點類似牛毛氈

植株近攝

匍匐莖

生長於水田環境得角果藻

在溝渠裡近似眼子菜科植物實際上就是角果藻

果實為牛角狀,為一大特徵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小獅子草 Hygrophila polysperma

小榖精 Eriocaulon cinereum

大葉田香 Limnophila rugosa

臺灣簀藻 Blyxa echinosperma

長葉茅膏菜 (芬利松茅膏菜) Drosera finlaysoni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