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種乃至於整個臺北五指山區濕地說來在好一段時間是筆者對其都是相當陌生的,因為靠爬山爬過去太不靠譜了,因此這些分佈在低海拔山區的滲水濕地在好一段時間一直都是神祕的存在,甚至野外常見的二裂挖耳草 (Utricularia bifida) 與本篇介紹的禾葉挖耳草 (Utricularia gramifolia) 在筆者的見聞時間軸都是相當接近的,而這些因為地緣交通的問題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在筆者的野探中也一一被克服了,因此這篇就來聊聊禾葉挖耳草的發現。
|
2010年臺北內湖的禾葉挖耳草 |
"細雨濛濛,黃花點點。"
大概在2006年以前,筆者對於臺北五指山區上有名的穀精食蟲還處於相當陌生的時候,最早會知道該棲地的原因是因為某次國中同學會在找聚會地,大家相約溪畔烤肉,就這樣,場勘的過程中赫然發現錯落在路旁的穀精草與毛氈苔們,同時當年也拍攝了一些照片隨後發佈在網路討論區上,而這一動作在日後的日子裡可重要了。就在2006年左右一位草友聯系筆者,表示能一同再探五指山區的食蟲水草,記得當天陰雨綿綿的,我們在一個雨後的大水坑發現大量的二裂挖耳草。這可不得了,畢竟當時可以說是筆者第一次見到這種植物,紀念性可見一般。不過除了二裂挖耳草之外,似乎還有一種翠綠肥大但未開花的挖耳草。
|
2006年尾臺北內湖筆者在拍攝二裂挖耳草時發現紫色花的挖耳草 |
紫色狂潮,山林裡悄悄落腳的舶來品。
五指山區的植被生態對當時的筆者來說還是很新鮮的,不過時值嘉義大學求學中,並不是能馬上去看看的,終於到了2006年底,終於再訪,看過了穀精草、毛氈苔,這次就直接專心找二裂挖耳草,植株雖然不明顯,但開花時花梗在草叢裡還算的上明顯。有了,這裡有一片黃燦燦的小花,不過正當要構圖拍照時…紫色的?怎麼在植株間混了一朵紫色的花?不論花朵大小和花梗都較為大型,就連葉子也是,綠油油肥肥的鋪在地上,還挺美的。那這是什麼?上次雨中行看到翠綠肥大的挖耳草就是這個嗎?紫色花的莫非是濕地挖耳草 (Utricularia uliginosa)?這個想法在不久後就破滅了,根據資料來看這是一種在水族界廣泛使用的前景草,能逛迅速撲滿地面向草皮一樣,另外食蟲界也會栽培,就是大名鼎鼎的禾葉挖耳草,同時現地還有另一種葉子十分像是伏石蕨的三色挖耳草 (Utricularia tricolor)。
時間到了2011年1月,時值研究所階段,為了畢業遂進行論文以及論文之外的發表,那就寫個紀錄吧。而故事還沒有結束,在同年12月筆者利用當兵休假跑野外之時又發現了一種詭異的紫紅色狸藻,在2012年春總共在附近山區發現幾種外來的狸藻屬植物分別為青葉挖耳草 (利維達狸藻、鉛色挖耳草) (Utricularia livida) 和那種開了花的神祕紫色葉子狸藻史氏挖耳草 (Utricularia smithiana),其中由於史氏與禾葉的花朵外型相當相似,但其實比較植株在向陽環境下的葉片顏色、花莖纏繞性甚至植株大小等皆有所差異,目前兩物種皆歸化在臺北五指山鄰近山區,雖未重疊但外來不排除進一步混生就是。截至2016年的觀察這些歸化的狸藻屬植物以及穀精草、毛氈苔等呈現欣欣向榮的狀態,不知道該說是生態良好還是感嘆就是,2019年因天候因素未行拍攝但族群仍龐大。
|
禾葉挖耳草歸化族群狀態 |
|
禾葉挖耳草歸化族群狀態 |
|
禾葉挖耳草花朵 |
|
禾葉挖耳草歸化於潮濕擋土牆 |
|
禾葉挖耳草 - 葉 |
|
禾葉挖耳草 - 花 |
|
禾葉挖耳草 - 莖 |
|
禾葉挖耳草伴生小毛氈苔 |
|
2012年發現的史氏挖耳草(左)與禾葉挖耳草(右)未來可能混生 |
|
2010年臺北內湖禾葉挖耳草 |
|
2011年臺北內湖禾葉挖耳草 |
|
2014年臺北內湖禾葉挖耳草 |
|
2016年臺北內湖禾葉挖耳草 |
由於歸化於野外已超過15年,目前在臺北五指山區部分二裂挖耳草的族群已遭本種覆蓋不可見,所幸這些歸化的狸藻科植物目前僅集中在臺北五指山區、基隆友蚋山區,未來是否會再擴散出去也值得觀測,這些歸化出去的外來種挖耳草已經造成原生種挖耳草數量上的減少,因此若不種植妥善丟棄物放流至野外避免生態遭受破壞。
Refer
20061105
20140614
20161125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