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水蕹 Aponogeton taiwanensis

    關於水蕹,其實大多數人聽到他的名字會連想到蕹菜,也就是空心菜,事實上筆者在不熟悉水生植物前也是這麼個認為,但空心菜是雙子葉旋花科的植物,而水蕹則是單子葉水蕹科的成員,而且兩者長像也大不相同,真的看過兩者的不會有搞混的問題。水蕹科的成員廣布世界,主要以非洲為主,而水蕹在臺灣主要以水族觀賞為主,因為其屬於無莖節水草繁殖較慢,因此在市場上仍屬於高單價水草,比方各式網草和浪草。而關於臺灣的水蕹則不得不提到其傳奇的故事。

    早在1941年,日籍植物學家正宗嚴敬在桃園地區進行水生植物調查時,採集了一種看似眼子菜科的植物而在稍後則鑑定卻認為水蕹科的植物,以花和水中葉的型態將他鑑定為臺灣水蕹 (Aponogeton taiwanensis) 然而時至1943年,又將該種水蕹視為浮葉水蕹底下的變種 (Aponogeton natans var. taiwanensis) 1956年該種被併入浮葉水蕹 (Aponogeton natans) 往後的數十年間水蕹像是消失了一般,沒人知道他在哪,直到1998年學者李松柏於臺中清水地區的水稻田發現其蹤跡。然而問題來了,這種在清水地區所發現的水蕹不論野生或是人工栽培的個體都沒有開花的紀錄,與當年日籍學者的對於開花植物的描述明顯不同,在標本不完全的狀況下究竟清水地區的水蕹與桃園臺地的是否為同種將永遠是個謎...

    談完了歷史來說說筆者與臺灣水蕹的故事吧。2004年,筆者來到臺中清水地區尋找臺灣水蕹 ,而目標鎖定的是北清水地區包涵大甲溪南岸以致大肚山脈西麓,因為這些地方有較為自然的農業景觀因此認為可能會是水蕹的產地,不過在一陣搜尋之後一無所獲,一直到6年後也就是2010年,時值筆者研究所時期,在朋友給的地標位置下再次前往臺中清水,希望一睹臺灣水蕹的真面目吧。這裡不得不說到,在先前的回憶錄中筆者描述過了在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電子地圖與GPS在廣大的農業區其描述地點有一定的誤差性,但在清水水蕹這件事上卻顯得相當的順利與精確...

    "你到了清水後先去找OO路XX號的門牌號碼,就在門牌對面的水田裡"。是的,當時的描述就是這麼的精確,彷彿清水的水蕹也有了門牌號碼一般,可以拜訪呢。

    不過到了臺灣水蕹的生育地之後情況並不如之前所想的。首先這是鄰近市區的農田,其二沒有太多自然的水圳與農業景觀,相反的這裡充斥著集約農業、骯髒的廢水、垃圾以及農藥罐。走下田裡,這時秧苗已經長大,想著除非這些植物剛好長在田埂旁,否則其實已經無法在稻株與稻株之間找到水蕹,而就在這麼想的當下,第一棵水蕹出現了,而這水蕹是長在田埂上的,大概是翻土時帶上來的又或本長在田裡被農夫發現給拔上田埂僥活吧。之後,又在附近發現許多小苗,然而印象中挺著大大地浮水葉生長在秧苗之間的景緻並沒有見到,有點可惜啊這種感覺...

    環境的變化是很快的,一年後筆者再次來到清水時便沒有再發現水蕹了,之後從其他網友的訊息中提到,該農田土地也即將開發。水蕹啊水蕹,帶著這麼多離奇的故事,在2010年的夏天短暫相遇,現在是不是已經在農田開發前就擴散出去了?抑或是像70年前那樣不告而別,再次消失在世人的眼前呢?即使臺灣水蕹在人工的繁殖上相當容易因此種源不成問題,但野外的臺灣水蕹現在看來就是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之中,可惜啊,真的很可惜,也許筆者再也沒有機會在野外遇到這種植物,也沒辦法拍攝到那在秧苗間浮水葉。

    這是一個比悲傷還悲傷的故事,在寫這篇網誌前筆者曾籌備許久也期望於野外再發現並彙整記錄其中,無奈多年探訪未果注定了這篇故事的結局。失而復得畢竟是奢望,那樣的故事畢竟是少數的,多的是默默消失的吧。當然看著這個網誌的各位如果還知道更多野外水蕹的故事也歡迎與筆者聯絡分享。那麼,就以這幾張水蕹幼苗照片記念這塊土地上曾經有的臺灣水蕹。

臺中清水的臺灣水蕹幼苗

臺中清水地區的水蕹

臺中清水生長在田埂上的水蕹

朝陽下的水蕹還能有明天嗎?

同樣是從田埂萌發的水蕹不似圖鑑當中水田生長的健康

幾乎必須適應旱地型態

唯一一株生長在水中的植株也是相當瘦弱

雖然命運渺茫,但仍希望他們默默地躲在田野中

Refer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小獅子草 Hygrophila polysperma

小榖精 Eriocaulon cinereum

臺灣簀藻 Blyxa echinosperma

大葉田香 Limnophila rugosa

長葉茅膏菜 (芬利松茅膏菜) Drosera finlaysoni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