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葉水丁香 Ludwigia ovalis

    這是一種不常見的水丁香屬植物喜歡涼爽但隨著淺山地帶的開發低海拔族群已少見,目前主要分佈在臺灣的中海拔池沼。發達多變的沉水葉使得本種享譽水族水草市場,然而水族市場亦有引進國外幾個相似的種類如今皆已於野外歸化。

    提到水丁香,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長在田邊雜草般的小灌木又或是中臺灣常見遊走在水面的水龍吧,這些水生雜草雖然看似長在溼地環境甚或水面上,生長在全日照的環境下,但由於其生長型態聯想到的反而是雜草,而不是以沉水為主所以反而聯想不到其水草的形象,事實上臺灣有引進多種可發展沉水葉成員種類用於水族觀賞,但其實臺灣也有原生一種特別適宜沉水欣賞的品種,生長型態多在涼爽、季節性涼爽或林緣遮陰下,其挺水植株多為翠綠色、葉被或莖節略帶褐紅暈,遇水則轉為紅至粉,十分具有水族觀賞價值,而這種植物就是本文今天的主角,卵葉水丁香。

紅色型與綠色行的卵葉水丁香

    綜觀來說,這是一種不同於田野間常見的水丁香,在全臺灣的分布上來說只能說少見,因為本種植物花被片退花,它甚至缺少了水丁香屬植物常見的黃花。那麼這種水丁香到底是長在什麼地方呢?以分部環境來說本種偏好溫帶涼爽之區域,因此北部中海拔湖沼或者東北季風受風面潮濕坡地比較容易發生,筆者最早注意到這種植物是在2005年前後,當時在網路論壇塔內植物園裡有位網友分享苗栗淺山地區的族群,但具體是什麼地方文章中則沒有特別透漏,對於照片中生長在黃紅壤坡地綠中帶點褐紅色的植物雖是感興趣但也只能處在賞圖的階段。第一次真正接觸到卵葉水丁香要算是2006年夏天的時候,時值陽明山國家公園推出東西大縱走且筆者也熱衷於郊山活動,當時活動中的一條健行爬山路線正是自北投清天宮而上經向天池抵陽明山的路線,向天池?實際上山後並未發現豐沛積水池面等傳統對於水池定義上的景觀,但向天池中的草澤溼地還是吸引了筆者靠近查看,這一看除了發現俗稱向天蝦的湖沼枝額蟲之外也注意到了水裡疑似卵葉水丁香的植物。由於過去不曾知道陽明山有向天池這樣的地貌更不清楚當地有像向天蝦這樣獨特生活史的生物,因此筆者半年後也就是2007年二月時再度上山調查生物,這一拍攝便留下了當時最清晰的卵葉水丁香照片。

2007年臺北北投陽明山向天池的卵葉水丁香

    2007年之後,筆者對登山仍然感興趣,然而同時因為開始熱中野地水草的探尋,因此活動範圍多集中在北海岸省道兩側的水梯田,對於陽明山區的活動反而就減少了,而向天池便鮮少再上去,同時卵葉水丁香這樣的植物鮮少出現在低海拔人為干擾嚴重的區域,因此開始熱衷水草探尋把目光從陽明山區移向北海岸的水梯田時這種植物反而沒見過了,甚至過去有很一段時間這種植物可以說是消失在筆者的視野之中,直到2012年夏天在金山地區進行植物調查時,這陌生的水草才姍姍來遲的再度出現在筆者的眼前。

    2012年六月,時值筆者當兵期間,對於軍旅生涯也就是軍中的一套作息,但放假時可不一樣了,除了會把握好自由的時間做上自由的事之外,最大的樂趣要算是跑野外了,而也就是在一次跑野外的過程中在金山的山區水田注意到了一種褐紅色疑似圓葉節節菜的沉水植物,在野外,沉水植物一般來說除了常見的溝渠水草,長在水田裡的沉水植物或多或少會更吸引人的,因此當靠近查看時便注意到了水中卵葉水丁香的身影。這是一小片緊鄰竹林、菜園、地瓜園、雞舍的水田,山居農家的頗有自給自足的感覺,如果不是再往前太多農家犬的話確實是能好好探勘,不過人狗大戰能避免還是小心為上。整體來說這個臺北金山境內的卵葉水丁香也能說是在筆者觀察生涯中花費最多時間觀測的,因為在這之前筆者除了陽明山向天池外並沒有看過任何野生族群遑論長在水田環境的,相比向天池的族群生長在潮濕土地上金山這裡長在水田的要算是目前看過最完整的族群,從水田、林緣發展成沉水挺水不等的族群。不過附近林下潮濕處也有不少族群,推測是族群太多因此擴展到水田來吧。因為處於北海岸淡金公路支線,筆者經過北海岸或多或少可以記錄其族群狀況,因此也計畫著長期觀測。然而金山族群這樣的好光景並沒有維持太久,開始觀測後僅僅在一個月之後筆者再度前往但水田的族群則因被噴除草劑後死亡最後該地也轉旱田栽培,結束了過去的水草盛況,而卵葉水丁香族群也因而衰退,退回到附近林下潮濕或者溪溝內,在2012年至2015年間族群消長或多或少族群也僅在族群條件大好的情況下短暫拓殖到水田裡,但比起2012年最早發現的樣子真的是大不如前的狀況。

2012年6月初見生長於臺北金山水田的卵葉水丁香

卵葉水丁香林緣植株

2012年6月底的卵葉水丁香挺水植株

2012年6月底臺北金山卵葉水丁香沉水植株

2012年7月臺北金山的卵葉水丁香的沉水植株

2012年7月底臺北金山卵葉水丁香疑似因噴灑除草劑結束水田生態

卵葉水丁香鄰近山泉水下倖存植株

2012年11月底臺北金山卵葉水丁香林下族群

2013年夏季臺北金山卵葉水丁香族群

卵葉水丁香夕陽下再次容光煥發

2015年臺北金山卵葉水丁香狀態

2018年臺北金山卵葉水丁香的族群

臺北金山轉作後的水田徒留旱地僥活卵葉水丁香植株

卵葉水丁香秋季開花情形

2019年臺北金山卵葉水丁香族群僅存一旁山溝溪澗

臺北金山卵葉水丁香溪澗生長情形

臺北金山卵葉水丁香葉色相當美麗

    離開北海岸,全臺灣最有名的卵葉水丁香產地在哪?若是問到這個問題那肯定得說神秘湖了。位在宜蘭縣南澳鄉山上的神祕湖為臺灣沉水水生植物最豐富的湖沼,而神祕湖非一般開放觀光區域,位於南澳闊葉樹林自然保留區內使得入內探訪神祕湖皆須經過申請以及審核,因此區內的生態獲得了一定的保護,神秘湖知名的水生植物包括野狸藻、金魚藻、東亞黑三稜、微齒眼子菜以及卵葉水丁香等,而其中的卵葉水丁香更在林氏出版刊物中以神秘湖綠色型自居,因相比其他地區所產的卵葉水丁香其葉片以褐綠、紅為主且植株匍匐,神祕湖的植株全株鮮綠且直立,因此相當特別,而這麼一個特別的產地過去因為位處保留區且地處偏遠因此筆者對此一直處於遠觀狀態,直到2019年初由好友莊大哥籌備的南澳神祕湖行程筆者才有機會一探這型態神秘的族群。那麼,神祕湖的卵葉水丁香真的是綠色的嗎?是,但不全是。

    綠色型的卵葉水丁香是有的,在筆者往出水口的方向走這種綠色型的水丁香並不難見到,青綠色的植株加上卵圓的葉片不難在草澤發現這種植物,但一往入水口過去之後,路況大不如前,渡過水深及腰的泥繞以及林間穿梭之後,入水口的沼澤,紅色型與綠色型的卵葉水丁香比鄰而生。簡直就像是塊鑲嵌的花地毯。所以綠色型與紅色型在神秘湖皆有分布。說到底,同一個環境底下綠色與紅色型的卵葉水丁香皆有,那是不是代表影響發色的主因其實是個體差異而非環境呢?說來有趣,當時同行的友人個採集綠色與紅色型的個體帶下山種植,結果綠色型的變得有點褐紅,紅色型的開始褪色變得有點褐綠,整體看起來就有點"平地卵葉水丁香"的感覺呢。

    過去,淡水生物愛好圈常用地方型來加註稱呼物種,比方蓋斑鬥魚就有三義型蓋斑與汐止型蓋斑等等,如今提到神祕湖型卵葉水丁香這種稱號大家都會聯想到神祕湖產這種翠綠型的個體,而這樣的稱號確實有助於維持地方型的基因多樣性,不過卵葉水丁香本身葉色變化多端,比方筆者過去觀察產於金山的個體,在2019年則產生淺白色個體,植株呈現白、紅、綠的顏色,但過去其實並沒有這種現象,因此神祕湖產的個體也許相對葉色,植株直立有別於其他產區或匍匐的生長反而更有特色。

神祕湖產綠色型卵葉水丁香

個體較為直立

入水口處則有紅綠兩種個體

植株伴生東亞黑三稜

兩色個體卵葉水丁香比鄰而生

    離開神祕湖之後哪裡還有卵葉水丁香呢?2019年末,筆者同三芝的好友進行野外水草探訪,在三芝與陽明山區交界的短草原見到卵葉水丁香與田蔥、窄葉澤瀉等稀有植物生長在一塊,該地夏季缺水植株匍匐於地表細小,若不仔細觀察則可能會忽略,而到了冬季雨水豐沛或形成季節性積水,這時卵葉水丁香的植株將會生長得更為粗壯。又在2020年初筆者又於拍攝八角蓮時意外發現錫蘭七指蕨,同時生育環境裡也生長著少見的卵葉水丁香與如意草。2021年則又在福山植物園園區與雙連埤路旁發現其族群,值得一提的則是路旁的族群除了受季節水源乾枯影響,當地菜農栽培紅鳳菜時的農耕活動經常會清除掉所有族群,所幸半年觀察下來總有倖存枝條或種子庫萌發,但未來的狀況也應持續觀察且可納入雙連埤下埤地區整體一起觀測。

臺北三芝卵葉水丁香的族群夏季缺水匍匐而生

冬季多水植株可浸泡水中

冬季卵葉水丁香生長情形

臺北三芝卵葉水丁香與錫蘭七指蕨

臺北三芝卵葉水丁香雨季生長情形

臺北三芝卵葉水丁香沉水生長伴生如意草情形

宜蘭員山雙連埤路旁的卵葉水丁香植株

    總結筆者觀察,卵葉水丁香喜歡分布在涼爽氣候帶比如北海岸低海拔靠山區域或者中海拔湖沼,而這些區域因此人為干擾可能會小一點因此若有適當水文條件在臺灣的分布應該更廣。雖然本種在臺灣並沒有近似種,在原生種中易於與其他水丁香屬的成員區分,然而近年水族觀賞則引進多種觀賞性水丁香且至少有4種歸化於野外的近似種,包括匐生水丁香 (葉底紅) (Ludwigia repens)、魯賓葉底紅 (Ludwigia repens "Rubin")、沼生水丁香 (Ludwigia palustris) 與小紅莓 (Ludwigia arcuata),過去筆者曾在臺北北投首次記錄疑似匐生水丁香的物種,過去當地就是水生植物分佈熱區且混生水馬齒、八蕊眼子菜以及牛毛氈等等,隨著都市重劃該地理面貌已重置,近年則在陽明山小油坑溪溝與三芝大坑溪三生步道見到穩定歸化族群。而沼生水丁香則是在桃園石門水庫見過其歸化族群,據悉臺北新店溪畔河濱公園有相當大族群,另雙溪泰平亦有相當的族群歸化。小紅莓則是在臺北三芝與宜蘭礁溪有少量歸化。這些物種其差別方式可通過花果葉序來鑑定,過去認為卵葉水丁香葉子為互生,沼生水丁香與匐生水丁香則為對生 (但筆者觀察也有近對生的個體) 因此往往用互生為原生種對生為歸化種與之鑑別,然而魯賓葉底紅為互生,因此以往靠葉序的方式鑑別原生種與外來種已經不可行
    而這些外來種除了小紅莓迥異於他者不致混淆之外生育還應多以冷涼清澈水域為主,他們的生育地皆屬於短草地至水濱範圍,未來可能會互相爭奪環境資源,但也提醒大家這些外來種水丁香主要是以觀賞用途輸入水族市場,若不養務必丟至垃圾桶減少溢出個體避免衝擊原生種。


20220404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小獅子草 Hygrophila polysperma

小榖精 Eriocaulon cinereum

臺灣簀藻 Blyxa echinosperma

大葉田香 Limnophila rugosa

長葉茅膏菜 (芬利松茅膏菜) Drosera finlaysoniana